? 中新网西双版纳8月11日电 题:湄公河“机电卫士”沈庆勇:用手艺搭建四国执法友谊 作者 陆希成 一经劫案频发的湄公河,现在已成为忙碌有序的国际航道。克日,记者走访云南省公安厅水上巡逻总队,43岁的机电民警沈庆勇向记者讲述了他眼中湄公河14年的巨变。 2002年,刚结业的沈庆勇追随亲戚来到湄公河跑船。“海员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,哪条船在那里被劫了、哪段水域不太平,晚上只管绕开。”沈庆勇回忆,有一次他所在的货船在湄公河会龙河口水域被武装职员阻挡,“江中心横着一条小船,两三小我私家拿枪指着你喊靠过来,只能照做。” 2011年,震惊中外的湄公河“10.5”案件爆发。不久后,中老缅泰四国配合建设湄公河流域执法清静相助机制,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应运而生。 其时,29岁的沈庆勇绝不犹豫报名入伍,经由层层筛选,被特招为原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水上支队(现为云南省公安厅水上巡逻总队)机电兵。“不可让同胞再在这条河上受欺压。”这是他其时最质朴的想法。 入伍不久,沈庆勇就履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抢修。在第二次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航执法行动时代,老挝、缅甸执法艇螺旋桨触礁受损严重,导致执法艇失去动力,在湍急江水中极易失控,替换螺旋桨迫在眉睫。深夜江水酷寒砭骨,沈庆勇凭履历判断清早温差有助拆卸,向导战友们坚守到天亮,终于乐成修复螺旋桨,转败为功。 14年间,沈庆勇已先后加入100余次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。在他看来,湄公河变了——货船更新换代速率加速、海员收入大幅提升、关累港货运量增添数倍,但最直观的转变在人心。 除了一样平常联合巡逻执法,湄公河的温情故事一直上演。联合巡逻执法编队按期为沿岸各国村寨义诊送药、给孩子们送去学习文具、在江边搭起幕布放映影戏......“刚最先,外地民众对我们尚有些小心,会坚持一定距离。”沈庆勇说,现在村民们听说要放影戏,全村男女老小都会早早等在江边;每次给学校送学习用品,孩子们会自觉组织接待步队;巡逻艇经由时,沿岸民众经常到岸边自动招手致意。 真诚,让四国执法职员的心越走越近。作为机电手艺主干,沈庆勇经常协助各国执法职员解决手艺难题。老挝、缅甸的执法职员都亲热地用中文叫他“师傅”。沈庆勇说,若是翻译不在现场,他就用手势比划,一遍遍演示维修办法。“现在每次到各国执法点开展交流活动,他们早早就在岸边期待,这种感受像走亲戚。”沈庆勇说,经由这些年的相处,各人早已成为朋侪。 黄昏时分,记者在湄公河“金三角”(泰国、老挝、缅甸接壤处)水域看到,各国货船往来穿梭,汽笛声声;湄公河沿岸墟落炊烟袅袅,孩子们在江边嬉戏。“这样的清静来之不易,我们要珍惜。”沈庆勇说。(完)